长春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长春大学

[切换城市]
长春站> 长春教育> 长春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信息

东北师范大学

英文名: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简称:“汉:东北师大 英:NENU” 所在地:长春 院校代码:10200 类型:综合类

211工程985工程教育部直属院校研究生院校自主招生
  • 东北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东北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

截至2015年5月,东北师范大学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在全校1489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51人,副教授522人,现有本校在岗博士生导师350人。有享誉海内外的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和历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7人,“千人计划”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3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6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 院士第三世界科学学院院士:白志东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林笑峰、陈才、朱寰、史宁中、赵毅、黄百渠、张澍军、韩东育、郭建华、苏忠民、刘宝、杨晓慧、冯江、邬志辉、王德利千人计划熊文诚、贺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黄百渠、麻彤辉、刘宝、苏忠民、韩东育、郭建华、邬志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王野乔、何旭铭、蒋继明、熊文诚国家级教学名师田克勤、柳海民、史宁中、张向葵

  • 于冬
  • 姓名于冬  职称副教授  所在部门广播电视编导系  研究方向  办公电话0431-4536221  电子邮件yud856@nenu.edu.cn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学习经历:  1978年在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  工作经历:  1982年在长春广播电视大学任 教,1986年到现在在本院任教.  教学情况  讲授本科课程有:《教育传播学》、《工程数学》、《远程教育学》、《传播学总论》;讲授研究生的课程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大众传播学》。  主要科研项目  教育技术方向: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远程、教育理论;  新闻学方向:大众传播理论等。  1、主持:省级教育科学“十五”课题《信息技术条件下指向问题解决教育研究》 2、教育部重大课题《信息技术教育指导纲要前期研究》的子课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基本状况的调查设计与结果分析》的课题负责人  3、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农村教育资源优化与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的子课题《不同区域的农村教育资源现状及特点、特色分析研究》的课题负责人。
  • 郑军
  • 姓名郑军  职称副教授  所在部门广播电视编导系  研究方向影视文化、影视技术与艺术、新媒体技术与艺术  办公电话13086862675、13596082  电子邮件zhengj698@163.com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学习经历:  1987.9 - 1991.9 东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就读  1997.9 - 2000.9 吉林大学文学院新闻系纪实文学方向 文学硕士学位;  2011.9——至今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 在读博士  工作经历:  1994.7- 吉林电视台  2001.7-至今东北师范大学  教学情况  1、《影视摄像艺术》  2、《影视编辑艺术》  3、《电视新闻学》  4、《纪录片理论与创作研究》  主要科研项目  1.负责研究2002年东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社科类)——《表现蒙太奇在电视艺术个性化语言表述中的嵌入性研究》  2.负责2008年吉林省社会科学项目《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与媒介素养研究》 参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资助项目《“满洲”电影机构研究》的研究  3.参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新媒体视域中的大学生美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  学术论文:  1.《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第4期  2.《基于移动终端与交互式电视双向设备的语言学习》《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10期  3.《新媒介语境下微电影的后现代叙事模式初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6期  4.《后现代视觉消费与新媒体影像革命》 《艺术教育》2011年第6期  5.《我即媒体——自媒体语境下的个人表达与自我异化》 《电影评介》2010年6期  6.《“世界末日”的媒介镜像及圆形阐释》 《电影评介》2010年3期  7.《试论好莱坞视野下的种族主义思潮》 《电影评介》2010年21期  8.《中西方大片之审美比较》 《北方论丛》2012年第4期  9.《身体奇观——关于感官欲的镜像表述》 《艺苑》 2011年第2期  10. 《逆流轻舟进更永,苦寒梅花香自来——浅析媒介素养对改善媒介环境的积极作用》《电影评介》2010年5期  11、《Memory Stick记忆棒在摄录一体机上的应用》发标于《中国电化教育》杂志2003/11  12.《新闻记者》发表《多元价值判断环境下的开放式受众参与格局》(2007.1) 高等教育试用教材《电视节目创作》副主编  13.参与教材《广播电视技术》的编写  14.论文《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编辑特性》发表于《中小学电教》2003/10  电视作品  1.情菲得已——王菲 新闻专题片 省台播出 2008-5 责任编辑  2.真心英雄——成龙 新闻专题片 省台播出 2008-5 制片人  3.铜雀台——刘亦菲 新闻专题片 省台播出 2012-5 制片人  片人  4.盛世霓裳——李玉刚悉尼个人演唱会纪实 纪录片 导演、摄像  获奖情况  2000/10 《植物光合作用》全国神农奖 一等奖  2000/8/25《白雪的邀请》12届电视文艺“丹顶鹤奖”一等奖  2006-9 15min 编辑指导 微笑的仙人掌 剧情片 科讯杯一等奖  2006-9 15min 编辑指导 光 剧情片 科讯杯二等奖  2003-2005 90min 责任编辑 影视发烧友(共156期) 栏目 省一、三等奖
  • 黄松爱
  • 姓名黄松爱  职称副教授  所在部门广播电视新闻学系  研究方向  办公电话0431-84536233  电子邮件huangsa525@nenu.edu.cn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学习经历:  2004年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大学国际广报媒体研究科国际广报媒体专业。  工作经历: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  【社会学术兼职】  东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所  教学情况  担任传媒科学学院广播电视系“网络新闻学”、“精确新闻学”、“传播学研究方法”、“网络传播研究”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 王建辉
  • 姓名王建辉  职称副教授  所在部门播音与主持系  研究方向  办公电话0431-84536222  电子邮件wangjh524@nenu.edu.cn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学习经历: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系音乐教育专业本科 文学学士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 教育学硕士  吉林省委宣传部第二届新闻培训班学员  工作经历:  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文艺编辑  东北亚音乐台节目部主任  吉林省电台文艺中心节目部监制  东北师大传媒学院副教授  【社会学术兼职】  待完善  教学情况  主要科研项目  “广播电视文艺理论研究”、“ 电视专题片创作实践研究”、“ 广播电视媒体与节目策划”  1、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第二幕《关东往事》音乐音响创作(国家级)  主要科研成果  学术论文:  1、广播剧艺术的困境与创新发展思考 《现代传播》(CSSCI) 2009年第2期  2、把艺术审美纳入大学必修课的理论思考 《现代教育与科学》 2007 5  3、电视舞蹈“进城”的唯美与现实关系的解码 《北方传媒研究》 2007 3 (王建辉、霍美辰)  4、本位主义倾向与新本土化的形成——从卫星频道特色定位引发对电视文化策略的思考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特刊 2006 4  5、广播台节目声音的形象策划 《吉林声屏》吉林广播电视学会 2002 3 6、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对位与错位启示 《东北师大教学研究》 2003 2  获奖情况  1、广播剧《驼铃》 吉林省广播文艺广播剧一等奖 (编剧\导演) 吉林省广播电视协会 2008年  2、《广播电视编导及主持人专业学研产互动教学体系建构的研究》 东北师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6年(主要参与人)  3、专题节目《六封书信——写在共和国的今天》全国广播专题节目一等奖(撰稿、编辑)  4、采编歌曲《人民跟着党》全国广播新歌一等奖(音乐编导、监制)  5、板块节目《星期音乐花卉》中国广播电视三等奖(撰稿、编辑)  6、专题节目《关东韵》上海国际音乐节优秀奖(撰稿、编辑)  7、采编歌曲《我的梦在那飘雪的北方》全国新歌评比三等奖(音乐编导)  8、采编歌曲《朝夕相伴》全国广播新歌银奖(音乐编导)  9、《在音乐中求索》《长白山幻想曲》《边疆撒满家乡情》等多个专题节目获省广播电视学会一、二、三等奖(撰稿、采访、编辑)  【指导学生作品】  1、纪录片《节奏城市》第三届“科讯杯”全国师范院校作品大赛一等奖  2、电视短片《连线》第四届“科迅杯”全国师范院校作品大赛一等奖  3、纪录片《山坳里的一缕阳光》第四届“科迅杯”全国师范院校作品大赛一等奖
  • 张海
  • 姓名张海  职称副教授  所在部门广播电视编导系  研究方向新媒体,教育技术,学习环境  办公电话  电子邮件zhanghaizzz@yahoo.com.cn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当前状态: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兴趣:新媒体,跨国传播,教育技术,学习环境  学习经历:  2006—2010 大阪大学人间科学研究科 博士研究生  2005--2006 东北师范大学留日预备校 日语学习  2000—2003 东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学院教育技术专业 硕士研究生  1995--1999 东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教育技术专业 本科生  工作经历:  2010--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 副教授  2006--2010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 讲师  2003—2006 东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学院 助教  1999—2003 鞍山师范学院电化教育中心 助教  【个人联系方式】  个人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hanghaizzz  http://www.renren.com/zhanghaizzz  微博 http://weibo.com/zhanghaizzz  QQ 715273683  课程资源网 http://newmedia.nenu.edu.cn  教学情况  自1999年以来始终承担教育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专业实习指导工作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近五年来,为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设课程4门,在教学工作中,教学态度严谨,深入研究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注意科学合理的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实际教学工作。同时,致力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知识结构、课程体系的研究以及教育技术学专业教材建设工作。由于在教学工作中努力钻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工作受到历届学生和教师的好评。  主要科研项目  【当前项目】  1、日本NHK 电视台对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及应对机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主持,B级,2012-05-20,15万  2、下一代信息技术支持的教育技术实践监控与评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 主持, C级,2011-7,7万  3、文化公平观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校内青年基金项目团队项目,主持,E级,2012-09-0,10万  4、全媒体语境下日媒对中国形象塑造及中国对日传播策略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 参与  5、1205022 正当与善:全媒体语境下媒介正义研究 李学孟 传媒科学学院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 参与  6、1202021 基于SCP范式的我国新媒体产业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 鲍枫 传媒科学学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 参与  7、国内外运用教育技术改进学校教学发展动态跟踪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教育学重点课题,参与  8、通识教育必修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建设研究,校内项目,参与  9、大学生在线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培养模式与评价体系研究,校内项目,参与  10、频谱资源共享无线信道容错性差错控制技术研究,吉林省科技厅项目,参与  【2007年前项目】  1. “中、英高等教育网络教学对比研究”(教育部"十五"社科重点项目2001-2003)、参与;  2. “中、英网络教学对比以及我国中小学网络教学策略研究”(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2001-2002)参与;  4. “教育技术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教育部项目2003-2004)子课题“世界各国教育技术学科比较研究” 参与;  5. “吉林省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策略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2004-2005)参与;  6. “学习社会中远程学习系统的关键影响因子研究”(东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2004-2005) 主持  7.“沙湾跨越式基础教育创新课题”(东北师范大学项目 2005-2006)参与,排序2  8. “‘超镜’和国际电视活用远程交流学习支援系统开发”(日本文部省科研项目 2006年基盘A)、参与  9.“教育支援用地域无线/光复合信息基盘开发研究项目”(日本文部省科研项目2007-2008年基盘A)参与  10. “e-learning:使用‘超镜’系统的远程教育实验”(大阪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横向课题2007年)参与  主要科研成果  1. 安雪梅(学生),张海,王以宁(2011)重新设计与转变教育生产力——美国国家教育计划2010解读之六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15)  2. 蔡学佳(学生),张海,王以宁(2011)学习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使用——美国国家教育计划2010解读之五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13)  3. 王以宁,张海(2011)略论混合型教师的教学媒体综合运用能力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3)中文核心刊物/CSSCI检索  4. 钟丽楠(学生),张海,王以宁(2011)教学革新的先决条件——美国国家教育计划2010解读之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1)  5. 宋文军(学生),张海,王以宁(2011)实施下一代评价的可能性——美国国家教育计划2010解读之三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9)  6. 李小芹(学生),张海,王以宁(2011)面向21世纪的学习模型——美国国家教育计划2010解读之二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7)  7. 森秀树,杉泽学,张海,前迫孝宪(2011)Scratchを用いた小学校プログラミング授業の実践,日本教育工学会论文志 2011(2)  8. 周月(学生),张海,王以宁(2011)技术-教育改革的动力源泉——美国国家教育计划2010解读之一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5)  9. 张海,敖柏(2011)新媒体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和影视产业中的角色,北大文化产业评论  10. 参编《教育技术学》(201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欧阳荣华(美)(主编),王小雪(美)(副主编),张海(参编,与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副教授王敏娟、教授Fred Saba合作撰写)  11. 张海,王以宁,何克抗(2010)基于课堂视频分析对信息技术深层整合教学结构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2010(11) 中文核心刊物/CSSCI检索  12. 张海,王以宁(2010)国内青年教育技术研究者现状的小生境研究及其潜在应用 (开放教育研究)中文核心刊物/CSSCI检索  13. Hai Zhang, Kekang He (2010) Exploratory Study of Widespread Practice of ICT-Enhanced Education 大阪大学教育学年报 第14期 国际核心刊物  14. 张海,李馨(2009)日本移动学习研究前沿——对话东京大学教育技术首席专家山内祐平副教授(《中国电化教育》09.09)中文核心刊物/CSSCI检索  15. 張海(2009) 携帯電話など複数の電子媒体を併用したCSCLの実践について考察. 2009年日本教育工学会全国大会論文集 pp995-996 2009.9 国际会议  16. Hai Zhang, Kekang He(2009) Practical Study of ICT-Enhanced Learning in Primary Schools. 2009年日本教育工学会全国大会論文集 pp1019-1020 2009.9 国际会议  17. 森秀樹?杉澤学?張海?前迫孝憲(2009)Scratchを用いた小学校情報授業のデザインと実践. 2009年日本教育工学会全国大会論文集 pp671-672 2009.9 国际会议  18. 中澤 明子,奥林 泰一郎,森 秀樹,張 海,劉 威,前迫 孝憲,上田 明久,中尾 正博,佐藤 哲夫,高山 慎一郎,川杉 照雄,橋本 剛正,森川 治(2009)HD映像を用いた超鏡(HyperMirror)による学校間交流の実施―小学校低学年を対象とした交流を取り上げ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进展2009:第三届中日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发展论坛论文集 pp220-224 日文版pp225-229中文版(翻译执笔)2009.7国际会议  19. 中野由章,辰己丈夫,张海(2009)Wiimote 室内位置测定系统的开发及教育现场应用探索.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进展2009:第三届中日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发展论坛论文集pp230-233 中文版(翻译执笔)2009.7国际会议  20. 张海,前迫孝宪(2009)和教育现场持续对话的学习型组织的可能性—“李克东难题”试解.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进展2009:第三届中日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发展论坛论文集pp234-238 2009.7国际会议  21. Hai Zhang, Takanori Maesako(2008)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Ecosystem of Learner Development for Designing a Practical Ubiquitous Learning Environment. Advances in Blended Learning: Second Workshop on Blended Learning, WBL 2008 EI检索/ISTP检索/国际会议  22. Hai Zhang, Takanori Maesako (2009) A Framework of Learner Development Ecosystem for Designing a Ubiquitous Educational Infrastructure. Journal of Software 2009.2 EI检索/杂志/获奖论文  23. 张海,周晶(2008)移动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新指向(《中国信息技术教育》08.10)  24. 張海?何克抗?前迫孝憲(2008) 中国におけるICT活用授業プロジェクト「超越」の実践. 2008年日本教育工学会全国大会論文集 国际会议  25. Hai Zhang, Zhuohuan Li, Takanori Maesako(2008) Developing and Practice of a Ubiquitous Communication Support System in a Conference. 2008年日本教育工学会全国大会論文集 国际会议  26. 参编《媒体理论与实践》(2007)第2章 媒体理论——媒体理论与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万字)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7. 参编《网络教育应用》(2006)第3章 基于有线电视网和卫星的网络教育;第5章 网络教学策略 (高等教育出版社,10万字)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8.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技术的影响(《中国电化教育》04.9)中文核心刊物  29. 中俄教育技术比较(《外国教育研究》04.8)中文核心刊物  30. 亚马逊危机(《中国电化教育》03.7) 中文核心刊物  31. 英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与启示(《中国远程教育》03.11) 中文核心刊物  32. 在远程教育中建设潜在课程(《远程教育杂志》03.3)CSSCI检索  33. 国内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定义和领域--对教育技术学研究现状的认识  (《电化教育研究》03.3) 中文核心刊物/ CSSCI检索/获奖论文  34. 模式转变:网络教育中的导师(《现代教育技术》03.1) 获奖论文  35. 英国政府的信息技术政策和计划对中小学的影响(《中小学电教》02.10)  36. 基于计算机的学习者评价框架(《第六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国际会议  37. 英国ICT网页发布课程中应用的教学策略分析(《鞍山师范学院学报》02.2)  38. 教育技术中的问题解决模式学习初探(《沈阳师范学院学报》02.20(2))  39. “网上知识获取”教学活动的设计(《网络科技时代》02.1)  40. How Do Nowadays Chines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he Information Education Understand the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Learning Technology》01.10) IEEE杂志  41. 网络条件下学习环境的构筑(《中国电化教育》01.11特刊)中文核心刊物/ CSSCI检索/获奖论文  获奖情况  1. 2009 中国留日同学会论文奖  2. 2009 大阪大学留学生会摄影比赛优秀奖  3. 2008-2009 日本经产省、文部省亚洲人财基金入选  4. 2007 大阪教育委员会教育支援专家  5. 2005 日本文部省国费奖学金  6. 2002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征文论文三等奖  7. 2001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征文论文三等奖
  • 庄新路
  • 姓名庄新路  职称副教授  所在部门广告系  研究方向  办公电话13634418136  电子邮件zhuangxl986@nenu.edu.cn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1979.9~1983.7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 学生  1983.7~2002.9 沈阳铁路局长春分局 教师  2002.10~现在 东北师大传媒学院 教师  教学情况  主要科研项目  主要科研成果  (2009年) 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及评价研究 《经济研究导刊》 省级  (2006年) 项目投资中放弃期权与看涨期权的组合研究 《东北大学学报》 省级  (2006年) 企业重组价值的评估及模型研究 《东北大学学报》省级  (2006年) 中国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东北大学学报》
  • 黄永春
  • 姓名黄永春  职称副教授  所在部门广播电视编导系  研究方向  办公电话0431-84536222  电子邮件huangyc464@nenu.edu.cn;huangyc464@sina.c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当前  学习经历:  1975年-1980年 长春市实验中学 学生  1980年-1984年 北京广播学院 学生  工作经历:  1984年-1985年 吉林省广播电视厅  1985年-2000年 东北师范大学电教系  2000年-2004年1月 东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学院 副教授  2004年2月-今天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 副教授  2008年3月至今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 副教授 副系主任  【社会学术兼职】  吉林电视台特聘专家评委、中国电子学会会员  教学情况  从1985年起一直从事教育技术专业教学工作,从2000年起同时为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主持、新闻等专业的学生上专业课程。目前是16名硕士研究生的硕士生导师。本科学生中讲授《广播电视制作基础》、《电视节目制作》、《非线性编辑》、《三维电视计算机动画制作》等课程。在研究生中讲授《数字媒体影视制作研究》课程。  主要科研项目  1.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模式的研究》  2.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 《计算机辅助教育管理网络课程开发研究》项目。  3.96-750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项目。  4.百年树人中学教育辅导员软件的研究与开发项目。  主要科研成果  科研著作:  1.《电视节目制作》 黄永春 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计算机桌面影视制作》 黄永春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3.《电视节目电脑制作实战指南》参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9.9  4.《英汉信息技术词典》参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9.12  5.《电视系统》参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0.12  学术论文:  1.《一种实用的双机特效编辑法》 中小学电化教育 1988.6 黄永春等  2.《掌握非线性编辑的素质要求》 中国电化教育 2000.9 黄永春等  3.《如何使用PREMIERE 4.2 制作滚动字幕》 中国电化教育 2000.10 黄永春等  4.《非线性编辑软件系统的快速备份与修复》 中国电化教育 2000.11 黄永春等  5.《高清晰度电视数字录象技术》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9.6  获奖情况  1.1996年优秀社会实践指导教师  2.1999年校先进工作者  3.2000年优秀军训指导教师  4.2000年优秀教学奖  5.2003年优秀共产党员  6.2004年获三育人先进个人  7.2005年获优秀共产党员
  • 王钧
  • 姓名王钧  职称副教授  所在部门广告系  研究方向  办公电话  电子邮件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学习经历:  1986年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分配到吉林省歌舞团舞美室,从事舞台服装和美术设计工作。2000.12.30.调入东北师大信息传播与管理学院广告系,从事广告设计教学工作 。  工作经历:  1986年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分配到吉林省歌舞团舞美室,从事舞台服装和美术设计工作。2000.12.30.调入东北师大信息传播与管理学院广告系,从事广告设计教学工作 。  【社会学术兼职】  吉林省广告协会常务理事  教学情况  主要科研项目  主要科研成果  “广告美术基础” 、“广告设计基础”、“ 平面广告设计”、“ 广告设计美学”、“ 广告环境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1.1988年承担我省首部大型神话舞剧“人参女”的服装设计工作。  2.1996年我设计的“九冬会”吉祥物——兰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冬季运动会组委会”,面向全国征集九冬会“会徽”和“吉祥物”的活动中一举中标。  3.1998年我设计的吉祥物——平平,在“吉林省交通台”实施“形象战略”面向社会征集“吉祥物”的活动中,又一次中标。成为长春市民的“马路福星”。2001年在“吉林省交通文艺台”又一次征集吉祥物——平平的伴侣“安安”的活动中,再次中标。  4.1998年,在“银考贝影视广告公司”任“艺术总监”并参与设计了大量“电视广告”作品。  5.2001年特约为“新世纪房地产集团”设计了“新世纪家园”开盘的报纸广告。  获奖情况  1.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冬季运动会”吉祥物--兰兰  2.2000年“吉林交通文艺台”马路福星--平平  3.2003年“吉林交通文艺台”马路福星--安安  4.2004年《广告美术基础》教材,在《2004年度东北师范大学教材建设立项》中获选  5.2005年《广告美术基础》课,在《2005年我校精品课程建设立项》中获选  6.2005年获《长春市的八届作品暨主题公益广告大赛》教师指导奖  7.2005年指导学生在《时报广告第十五届金犊奖》中,获多项奖  8.2005年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吉林赛区》大赛中, 获一等奖4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13人、优秀奖11人
  • 张淑燕
  • 姓名张淑燕  职称副教授  所在部门广告系  研究方向  办公电话0431-4536285  电子邮件tmmtm@163.com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学习经历:  1987.9-1991.7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情报系 本科  1997.9-2000.7 东北师范大学信息传播与管理学院 硕士  2002.9-2008.7 东北师范大学马列学院 博士  工作经历:  1991-1998年东北师范大学校部机关工作  1998开始任教于东北师范大学信息传播与管理学院。期间兼任院分团委书记、研究生支部书记、九八级辅导员。  2000年从事广告学教学工作。  2002年任副教授,2004年任硕士生导师。  2004年担任广告学系副系主任。  教学情况  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广告文案”,项目编号:200424(C类项目)经费:2.5万元。  2.主持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教材建设立项“广告文案”,项目编号:200413,经费:2.5万元。  3.参与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组织与集成研究”,批准号:05CTQ003,经费:6万元。  4.参与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重点项目“新世纪图书馆学人才培养研究”,批准号:02ATQ001,经费:11万元。  5.参与研究: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项目编号:2005011,经费:4万元。  6.参与研究:教育部211工程重点项目“信息化中国东北”子课题“东北文化教育”,经费:18万元(课题部分经费)。  7.参与研究:省级横向课题“达兴药业视觉形象规划”项目。  8.参与研究:东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消费文化下的隐性广告研究”,项目编号:111493089,经费:0.8万元。  9.参与研究:东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不对称信息经济学前沿基础理论研究”,项目编号:经费:0.6万。  10.参与研究:参加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基于网络平台的传媒学院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5-2006,经费:0.3万元。  11.参与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本科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规划与实施”。  12.参与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广告学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07ZLJG41,经费:05万元。  主要科研成果  科研著作:  1.主编:实用广告文案写作教程.长春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2.参编:信息社会学.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  3.参编:中国农村社会转型与农村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学术论文:  1.城市精神培育的着力点:文化心理认同.长春日报.2008.11.25(10).省级.独撰。  2.论大众文化及大众传媒的情感教育功能.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8).省级.合撰,第一作者。  3.和谐社会构建与情感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CSSCI,第一作者。  4.关于回归生活世界的情感教育的思考.教育科学.2008(1),CSSCI,第一作者。  5.预审制杜绝名人虚假广告.现代广告.2007(8),重点刊物,第一作者。  6.建立广告样本呈缴制.现代广告.2007(11),重点刊物,第一作者。  7.名人广告效果的拟剧理论解读.广告研究.2008(6),省级,第一作者。  8.关于广告类栏目行业化运作的思考.市场观察(广告主).2007(6),省级,独撰。  9.给儿童广告一方洁净的天空.吉林日报,2007.07.08,省级,第一作者。  10.文化适应与文化转换——广告跨文化传播中的两条路径.新媒介新营销时代下的广告与广告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7(11)省级,独撰。  11.电视媒体广告资源经营的策略性思考.《理论与实践》论文集.东北师大出版社,2007年11月,省级,第一作者。  12.对“培养适应业界需要的广告专业毕业生”的理性思考.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5),省级,独撰。  13.从女性视角解读广告中的性别歧视.吉林广告,2004(1),省级,独撰。  14.广告文案课程精品化初步构想.教学研究,2004总(54)期,省级,第一作者。  15.我国CI实践与理论研究现状分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4(10),省级,第一作者。  16.在观念更新中重塑图书馆形象.北华大学学报,2003.Vo14.省级,第一作者。  17.教师与“尊重的教育”理念.教学研究.2001.(1),省级,独撰。  18.关于我国网络立法的几点思考.现代情报.2000.(4)省级,独撰。  19.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研究热点问题评述.情报科学.2000.(8),CSSCI,独撰。  20.论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专业整合期师资队伍建设.情报资料工作.2001.(6),CSSCI,独撰。  21.构建网络普遍伦理的几点思考.国家图书馆学刊.2002.(1),CSSCI,独撰。 22.吉林省数字图书馆建设对策研究.情报科学.2002.(2),CSSCI,独撰。  23.中国女性独立人格的塑造,世纪之交女性教育.2000.5,省级,独撰。  24.浅谈如何开发高校科技档案,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3.Vo15.省级,独撰。  广告作品:  1、公益广告“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之老婆婆篇”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用并播出。(国家级)  获奖情况  1.《构建网络普遍伦理的几点思考》(独撰)获中国社科情报学会2001年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2.《从女性视角解读广告中的性别歧视》(独撰)获吉林省第二届广告论文专题大赛最佳论文奖。  3.《我国CI实践与理论研究现状分析》(第一作者)获吉林省第二届广告论文专题大赛最佳论文奖。  4.《浅谈如何开发高校科技档案》(独撰)获吉林省档案学会优秀成果三等奖;吉林省高校档案协会首届论文评选中获档案学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  5.《有声的CI 无言的选择》(第一作者)获吉林省2004年广告论文专题大赛优秀论文奖。  6.长春市市长公开电话标识征集活动中获入围奖,第二位。  7.主编《实用广告文案写作教程》一书荣获东北师范大学第六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优秀奖。  8.《名人广告效果的“拟剧理论”解读》于2008年5月获“首届中国广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三等奖。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本部校区: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净月校区: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2555号
  • 电话:
    %u0030%u0034%u0033%u0031-%u0038%u0035%u0030%u0039%u0038%u0035%u0030%u0030%u0038%u0035%u0036%u0038%u0037%u0035%u0031%u0031
  • 邮编:
    130024
相关推荐
云南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云南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重庆工商大学师资好不好,重庆工商大学师资怎么样 贵阳中医学院师资好不好,贵阳中医学院师资怎么样 西南政法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南政法大学师资怎么样 川北医学院师资好不好,川北医学院师资怎么样 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四川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